古诗、古籍、古画……古人的端午习俗在这些细节中留存

2023-06-24 14:58:30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古诗、古籍、古画……古人的端午习俗在这些细节中留存

岁岁端阳,今又端阳,盛夏粽艾分外香。每逢端午,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热闹的赛龙舟,品着雄黄酒,祈祷一年的安康,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再忆屈原,传颂他的精神,讲述他的故事。

自守高洁理想和品德

再忆屈原他的精神不能忘


【资料图】

屈原自幼好学善学。相传屈原小时候嗜书如命,每天在学堂上完课,还要跑到自己的秘密山洞里读书,他坐在巨石上读书的样子还真像他最爱的兰花,高洁淡雅、纯正悠远。青年时期的屈原风度翩翩,自比香草美人,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他不图名利,只立志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贤能之士。“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不为无人而不芳”。无论经历什么,他都自守着高洁的理想和品德,最终“浴兰汤兮沐芳”。

两千多年前,屈原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四言诗《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他选择做一棵坚定的橘树,永远忠于自己的故土。他曾“以兰为侣,以蕙为伴”,明志自勉,写下许多不朽诗篇。他不畏坎坷、心系百姓,面对千难万险,他说:“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他仰望宇宙发问苍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精神薪火相传,纪念从未间断,我们歌颂、仰望的千古传唱也从未停歇。

端午还分大小?一起来看古籍里的端午习俗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中,端午节是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俗中,吃粽子、饮雄黄、挂菖蒲、戴香囊,还有一个被称为有君子之风的特别习俗叫“赠扇”。

无论是竞技娱乐,还是饮食风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端午节俗中,有哪些流传至今呢?

端午多指农历五月初五。但在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的某些地区,还有大小端午之分。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十五的节庆活动比初五还要隆重。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研究馆员 刘波:光绪(年间)《新宁县志》里面就很明确记载,端午节的各种活动自五日至十五日止。湘西溆浦县的县志,溆浦是屈原在《离骚》里面都提到过的地名。溆浦县的县志里面说:端午酿角黍,也就是包粽子,饮蒲酒就是饮菖蒲酒,簪艾叶就是把艾叶插在头上,为竞渡之戏就是赛龙舟。初五为小端午,望日为大端午。

古人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以菰叶裹黏米为角黍;聚众临流,观竞渡,举办龙舟盛会。有皇帝与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射柳强身同乐的习俗。众多习俗中,有一个被称为有君子之风的特别习俗,“赠扇”。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研究馆员 刘波:《唐会要》里头就记载,唐太宗曾经就给他的大臣在五月初五的时候,赏赐扇子,(并说)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他这个话其实是有双关的含义,扇子可以送给人凉风、清风,让人觉得凉爽,另外一层意思希望清明廉洁的政风,推广到天下。

百事皆趣 万物钟情 中国诗人的浪漫藏在这里

千载风骨赋文墨,幽兰奇香诗中存。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是文学中隽永深刻的存在。

天、地、人、山川、草木、神灵,甚至宇宙万物都是中国诗人的灵感和浪漫来源。在他们笔下的万千世界里,我们看见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菊花,看见了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看见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冬梅,看见了李白“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的松柏。

诗意赋予画面灵感,而其意境必来自作者心底。宋代词人苏轼认为百事皆趣,对万物钟情。在他笔下,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皆有情感,皆有生命。而端午,也正是苏东坡钟情的节日。他曾写下《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在这首词里恣意挥洒美好的辞藻,佳人在端午时节沐浴芳兰,既可涤污添香,又可驱疫佑福。漂亮的五色丝线轻轻地缠在玉色的手臂上,这是盼佳人美丽永驻。最后一句,苏轼情不自禁地感慨:佳人相见一千年,愿能与相爱之人天长地久,常常相见。苏轼借对端午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读来动人心扉。

全是细节!这幅巨作带你感受宋代人的龙舟表演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多人都知道,而他还有一幅巨作《金明池争标图》。这幅作品现藏天津博物馆,描绘了北宋时期,汴梁金明池内举行龙舟表演的精彩场景。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于悦:从池门入园,往前可以看到临水殿,再往前大的建筑是宝津楼,通过棂星门上仙桥,中间的建筑物叫五殿。在金明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建筑是奥屋,就相当于后来的船坞。

据史料记载,金明池,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市西北处,最早是开凿用来训练水军的人工湖,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园林,每年会定期向平民百姓开放,有丰富的游园活动,龙舟是其中的表演项目之一。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于悦:龙舟争标的主体是大龙舟,它的两边分别描绘了5艘小龙舟,争夺的是中间这样一个锦标。画面上每艘小龙舟上都有桨手,船尾有舵手,在船头立着一个军校,他们面对着桨手,实际上起到鼓手的作用。

宋代文学家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描绘了与《金明池争标图》相似的场景,更详尽地记录了龙舟表演的细节。

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中心主任 陈晨:这些表演有很多种,在当时《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一种叫做“旋罗”,实际上是龙舟围成一个圈不停地旋转,还有一个叫“海眼”,红旗挥舞一下,就变成两队了,然后各自又组成一个新的圈,然后又将红旗再继续挥舞,两队的龙船就互换了一下位置,这就叫做“交头”。非常有意思,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跟民俗性。

不但有龙舟表演,《金明池争标图》里还描绘了另外两项水上运动。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于悦:我们可以看到画得很细致的水傀儡,就是水上船只上的一种木偶表演,旁边是水秋千表演,像我们后世这种杂技,当时可能叫百戏,在文献记载里,最后秋千上荡秋千的人会从最高处跳到水中,它实际上也是比较早的一种跳水表演。

丰富的水上表演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金明池争标图》纵28.5厘米,横28.6厘米,不足一尺见方的绢上,细笔精绘了上千个人物。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于悦:人非常小,最小的可能也就两毫米。每个人的头、身体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有的人会稍微细致一些,能看出表情。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