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成都、南京、佛山,开始保房价了-环球动态

2023-05-20 09:25:02 来源: 城市财经

作者:子非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联名保房价

一个季度的时间,楼市给人的感觉是沧海桑田。世事如浮云,变化就在转瞬之间。

两个月前,西安、杭州、长沙的业主们还在组团高喊涨价。

比如西安某小区的业主自行成立了“村支部委员会”,审核每个业主的成交价格,并制定了三年分部上涨计划。见本号文章《联合涨价潮!杭州、西安、长沙楼市,坐不住了》(点击此处可查看)

两个月后,佛山、成都、南京的业主们,又在联名抵抗房价下跌,打响了房价保卫战。

佛山方面:

根据时代财经披露,佛山南海万达华府的“热心业主”,号召全体业主共同维护房产价值,其中三房挂牌价不要低于300万元,同时立刻从恶意打压房价的中介那里撤盘。这些业主们认为,中介正在故意打压他们的房价,放低他们的价格。

成都方面:

绿地锦天府的业主们,认为受到中介散播的负面舆论影响,以及中介和物业租售中心联手垄断,导致小区房价掉入第二梯队,房产价值缩水超过百万,正在联名抵制“黑中介”。

南京方面:

中建国熙公馆的业主们发起了一轮集体投诉,直指江北新区在出让宅地时“带头低价抛售,不符合国家的稳地价、稳房价的指导方针”,将一路之隔的G02地块投诉到终止出让。

南京这件事,本号前几天有专门分析,大家可以去查看一下。

中介也是挺冤的,可谓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房价涨价的时候被人骂作房价上涨的助推者,房价下跌的时候,又被业主们抵制、投诉。

但透过这些发生的事情,可以看清楚两个实质:

第一,新一轮房价调整的大幕已经拉开。如果不是到了非降不可的地步,中介是不会劝业主降价,毕竟“买涨不买跌”向来是跌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两个月时间从喊涨到阻止下跌,业主们似乎也妥协了,不求上涨但求不跌,大概已经成为他们最后的体面了。

02

趋势已然形成

但正如当初上涨很难挡住一样,现在调整的趋势已然形成,也很难阻挡。

事实上,即便是在中心城市一季度上演的成交量小阳春期间,房价下跌的趋势就已经形成。

因为数据显示,在二手房成交量不断拔高的背景下,中心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不断创新高。

最关键的是,二手房挂牌量中降价房源占比在80%以上。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披露,3月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房源中的调减房源,80%以上在降价。

而上面提到的佛山、成都、南京三座城市,佛山没有具体数据。而成都、南京都在这个范围左右。

其中成都有超80%在降价。

南京二手房降价占比79.96%。

到4月份,中心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继续增加,而且向下调整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诸葛找房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份热点城市二手房调价房源中,降价比例比3月份进一步扩大,达到了86.3%。

为何一季度一边是成交量小阳春,一边又是挂牌降价抛售?逻辑其实也不复杂。

进入2023年,在防疫放开之下,宏观大环境改善,很多人对于未来的预期过度乐观,于是压抑的三年的需求在一季度集中释放,不少人担心房价会上涨,争抢上车。

然而,很多眼光独到的投资客毕竟清醒理性,猜想复苏并不会那么容易,所以他们默默挂出了自己的投资房源,选择降价让利,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脱手。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在一季度和4月份各种宏观数据发布之后,不少人恍然大悟,原来复苏并没有那么顺畅,不少人延续着惯性思维,想当然了。

以4月份央行与国家统计局先后发布的宏观数据来看:

CPI逼近临界点,说明消费仍没有起来。

社融增量远没有达到预期,说明企业扩张仍在底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虽然充足,但没有多少人来接水。

房贷数据更是自去年2月份、4月份之后再度出现了负增长。

至于消费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等,都偏弱。

尽管数据上消费的绝对同比增速看着"亮眼",但不要忘记去年此时我们在经历些什么。基数效应拿掉之后,"亮眼"的数据旋即黯然失色。

消费结构里的耐用消费品(大件支出)更差,表达的是居民消费意愿扩张乏力,背后折射的又是对收入增长的预期感到不安。

最最关键的失业率,整体调查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已经降至5.2%。但是,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则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些数据共同说明,经历了4个月,我们的收入和就业在复苏路上仍充满着挑战。

过度乐观的预期没有实现,会换来什么?此处不用说得太明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没有收入和就业预期,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一切都不牢靠。所以,想要改变趋势,唯有提升民众的收入,稳定大众的就业,才能改变预期和信心。

人口见顶、城市化速率见顶、大多数城市供大于求、预期与信心缺失、心态改变,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心城市在一季度短暂停歇后,新一轮挤泡沫大幕,已经拉开。

03

购房建议

在这种背景下,新一轮全面救市已经启动。

公开数据显示,年初到5月中旬,全国有150个城市出台了230余次救市措施。包含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实行购房补贴、下调房贷利率、放松限购限售、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降低商贷首付比例、放松落户等多个方面。

其中有145个城市推行了“带押过户”,20个左右的城市开启了新一轮团购打折活动。

除此之外,减少土地供应也成了关键招数。

根据各城市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已经有19个城市发布了2023年供地计划。

相较于2022年,深圳、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厦门、福州、济南、合肥、沈阳、宁波、长春、天津和无锡等16个城市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降幅在5%—70%之间。

这些招数,其实在收入和就业没有复苏之前,都无关痛痒,达不到预期效果。

换句话说,在收入和就业没有彻底提振之前,什么招数都不好使。

那么接下来,还能买房吗?

本号的建议是,购房者本身要认清楚所在城市的状况,如果是人口不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基本失去了投资价值,只剩下了居住属性,买不买,看个人对于居住的迫切性。

如果是中心城市,不妨多观察观察,不用着急。

当然,如果有小孩上学需求或者结婚需求,着急买房,可以买,但在买之前需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在支付首付之后,未来的月供对于家庭是否轻松,未来家庭的收入是否有足够的确定性。

如果答案肯定,那就不必顾虑。如果犹豫,那就顺其自然。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