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正确方法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023-08-20 21:27:22 来源: 华声在线

曾喜云

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责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是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育人实效、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其实质就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过程,是教学主体、内容、环境等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教育教学过程。从分析主要教学要素及其动态运行来探讨融入的方法论,是解决“怎么融”这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把握融入实质,切实提升融入实效。

坚持主导式融入与自主式融入相统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谁来融入?涉及融入的主体。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生起着主体性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融”与“入”的最优化,关键在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主导式融入是指教师做好融入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导实践,把控融入全程,体现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学深悟透弄通、精准阐释转化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融入要求及规律,把握融入的层级要点、内容素材,精布局巧设计;把握校情课情学情,找准融入结合点、贯穿融入线、覆盖融入面;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用好传统现代教学手段、显隐性教学方法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使学生透彻理解其道理、学理、哲理,真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自主式融入是指学生自主实践实现“自转式”融入。学生通过自主组建学习研究会及宣讲团、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学术论坛、社会实践调研等各种形式或利用微信、抖音、B站等多平台主动学、研、宣、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把握其理论、历史及实践三大逻辑,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宏观智慧转化为个人成长动力和能量。

坚持系统性融入与特色化融入相统一

融入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涉及融入的内容及原则,离不开融入过程的分析,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逻辑、融入的教学逻辑、学生的接受逻辑的有机融合。

系统性融入是指把握党的二十大在政治、理论、实践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背后的体系性与逻辑性,以系统的理论阐释来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同时以“五个牢牢把握”和九个“深刻领会”为遵循,明确融入的重点内容,如党的二十大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避免碎片化、断章取义及面面俱到式融入;也指融入时注重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即以原有教材结构和章节为基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体系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避免零散化偏离式融入;还指融入过程的系统性即把握融前、融中、融后一系列过程及各环节,融入的点、线、面、体及学生接受的知、情、意、信、行的内在转化过程,避免融入的随意性。

特色化融入是指结合学生可亲可近的地方、学校特色资源进行融入。教师可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实践、新时代发展变革、本地革命者建设者典型事迹等素材,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身边鲜活生动的故事。学校可结合校史馆等校史资源及特色专业发展史来理解国家特定行业专业的发展,如航空海洋院校可系统梳理新时代十年“上天入海”取得的巨大成就。

坚持一体化融入与全方位融入相统一

怎么融入?融入实践在时空统一体的环境中展开,要把握融入的时空逻辑。

一体化融入是指从时间的维度推进相邻学段(高中、大学)学阶(本硕博)一体化融入。制定一体化融入方案,要统筹两学段学阶教育对象及教学内容,合理把握两者的认知差异,精准对接两者的认知需求;统筹两学段学阶教育主体,打造有机联动的教学共同体,共研共学共成长;统筹两学段学阶教学手段、资源及评价,形成广泛及时有效的多方互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评价的无缝衔接,最终实现一体化融入,全面提升融入的时效。

全方位融入是从空间维度进行的探讨。一是微观教学实践中,融入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调研、作业论文各环节及线上线下、课堂内外、虚拟现实等各场景,把握好融入的质、量、度,做到灵活精炼、“润物细无声”,切忌喧宾夺主式、生搬硬套式的“融”。二是围绕学生成长空间,推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即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网络空间主战场,确保融入的全覆盖。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该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2E17)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