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市场调研报告:千亿级新型电解质市场蓄势待发

2023-08-25 04:01:09 来源: 百度

新能源电池的电解液由溶剂、电解质和添加剂组成。目前,由于重量、体积和安全性诸方面的瓶颈,技术已经成熟的液态电解质不再是最优选项。相比之下,固态电池与锂金属负极兼容性好,模组空间利用率高、配组灵活,能量密度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提升空间,同时固态电池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存在电解液泄漏风险,且热稳定性好、不易燃烧,有更好的安全性。

基于前述性能上的优势,固态电池市场前景良好。据华泰研究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3,633.7亿元;而由于钠离子电池具备显著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可匹配多个应用场景,其单独构成的市场份额就非常可期,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预测,203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3,077.9亿元。鉴于固态电池中电解质成本占比40-50%,钠离子电池中电解质成本占比约26%

如果你想了解固态电池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固态电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资料图片)

我国新型电池市场中,国产化率超过90%,其中,电解质作为电池关键主材,需求可观,其生产商享有高毛利、低资本投入的优势。行业风口逐渐形成的背景下,资本愈发青睐这一尚未形成边界的领域,多企业在研发生产上加速发力,大量可能产生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涌向其中。

半固态电池国内率先量产,23年开始小批量装车,24年实现规模放量。国内以市场驱动为主,行业基本选用可量产的半固态路线,电解质选用聚合物+氧化物复合路线,正极仍选用高镍三元体系,负极升级为预锂化的硅基负极,实现能量密度360Wh/kg。

目前,奔驰、宝马、福特、通用、现代、丰田、本田等车企和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新能源、孚能科技等电池企业均已布局固态电池赛道,部分企业甚至已公布量产时间表。例如,丰田预计2025年将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应用;本田、日产均表示其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将在2024年投入运营;LG新能源则预计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代表厂商为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辉能科技等,已在高端无人机、航天、军工等高端领域实现应用,23年实现360Wh/kg以上装车发布,如蔚来、上汽、赛力斯、高合等,成为产业化元年,但仍需规模效应降本,24年实现小规模放量,24-25年迎来商业化转折点。

卫蓝新能源公司主打半固态路线,采用聚合物+氧化物(LATP为主)复合路线,首创原位固态化等八大核心工艺,改善固-固界面接触,并与液态电池工艺基本兼容,铸造产品护城河。

与蔚来、吉利等众多车企达成合作,23年下半年装车上线。20年8月,公司溧阳基地中试线投产(0.2gwh),针对无人机、AGV等消费领域,能量密度达275Wh/kg,支持7C高功率放电。22年6月,公司湖州基底投产(2gwh),针对动力领域,能量密度达360Wh/kg,23年上半年开始规模量产,预计下半年搭载蔚来ET7的150kwh电池包上线,续航里程突破1000km,成本较为昂贵,仍需规模效应和研发突破,进一步降本。此外公司已开发铁锂储能电芯,具备本征安全属性,能量密度150Wh/kg,已开始示范应用(4MWh)。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计划24、25年推出400、500Wh/kg产品,量产进度较为领先。

针对能量密度问题,新型固态电解质更稳定、更安全,具有 5V 以上更宽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如高电压正极、富锂锰基、硅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材料,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针对倍率性能问题,将固态电解质用于正极包覆、极片掺混或隔膜涂覆,可以提升固态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针对高端市场,宁德时代将持续投入全固态锂金属等新材料技术的研发,以锂金属负极材料为发展方向,正极材料由传统三元向高压三元、无金属材料迭代升级,通过不断攻关工艺难题与关键技术,争取到2030年前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长续航、安全及具成本竞争力的锂电池技术。

对于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电解质,和惯常电解液一样,都应考虑离子导通、电子绝缘、和电极的物理接触、抗正极氧化、抗负极还原、电化学稳定、热稳定、空气稳定、机械稳定等诸多因素,前述各个指标的对应温度特性等性能需求,以及综合成本低廉的规模推广需求。

当前固态电解质体系主要分为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各类固态电解质的性能表现各有所长,但是任何单一固态电解质均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综合性能。比如,硫化物电导率可媲美液态电解液,但稳定性较差;氧化物热稳定性较好,但抗还原能力、物理性较弱;聚合物抗还原性和物理接触较好,但电导率较弱。除了考虑单一或复合电解质自身的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解液协同应用也至关重要,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是非常系统的工作,企业若想成为行业龙头,在科研和制造实力上都需要较长久和深厚的积淀。

固态电池行业未来展望

固态电池动力储能领域仍受性能、成本制约,半固态预计24年开启规模化装车,30年前后规模化应用于储能领域。动力方面,固态电池提升安全和续航,并有利于打造高电压平台、更高效的CTC技术和热管理系统。

全固态电池预计量产还需5-10年,30年开始放量,预计出货2-3GWh,35年有望超100GWh,渗透率提升至近0.7%。固态电池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基于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其出货量和市场空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广阔。

从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固态电池研发可分为日韩、欧美以及中国三大板块。日韩起步最早,并选择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目前持有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全球领先,其开发模式主要采取车企、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高校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而欧美则以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居多,主要采取大型车企投资入局、自主开发的模式。我国当前市场较为活跃,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既包括老牌电池企业,也有上游原材料企业和背靠大学研究所的科研专门机构。我国制造商选择的路线也非常丰富:硫化物路线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氧化物路线代表企业有赣锋锂业、辉能科技等。同时,由于单一的电解质技术路线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寻求复合路线,例如卫蓝新能源则以氧化物和聚合物为主。

预计短期由安全性驱动,长期由能量密度驱动,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22年前以示范运营装车为主,卫蓝、清陶、锋锂、国轩、孚能半固态电池均配套商业化车型,预计23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24年预计开启规模化装车。储能方面,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契合储能电池高安全要求,但循环寿命、性价比受限,当前应用以示范性储能项目为主,需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后,实现商业化应用。

固态电池行业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固态电池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更多固态电池行业前景分析,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